1)第29章 军械_风起明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9章军械

  驻军的营地在邠州的城西,并未在城中。

  驻地分五区,东西南北四方各由一司把守。

  一营有三部,共六司战兵,剩余两司则守备中军外围,随时策应四方。

  陈望领着一众新募的军兵,返回了营地的东面,这里是他所领司应该驻守的地方。

  东面靠近邠州城,是最为安全的地方,所以曹文诏才将这一面的防守分配给了陈望。

  现在陈望仍然只是百总的职位,不过还有个代把总的头衔。

  不过眼下新兵已经募来,只要再打一场,得了新的军功,便可以把代把总的代字去掉。

  陈望以前的首级功都已经是换成了银钱,前前后后的厮杀,他攒了不少的银钱。

  差不多六百多两白银,不过大部分都放在了辽东。

  流贼的首级不值钱,甚至没给叙功,当初在辽东斩杀的七名鞑虏,只有三颗兑了朝廷的封赏,他身上的试百户就是这样来的。

  其余的都卖给了别人,一颗首级六十两,比朝廷给的多了十两,杀的那个白甲兵,除去朝廷的赏银外,曹文诏还给他额外奖了五十两。

  陈望并非是没有官身,其实他除去营兵的身份,还是领着试百户的官身。

  明朝中后期,原本负责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权力逐渐消退,被镇戍总兵所制。

  明朝的武官系统分为与五府及都司卫所有关的武职官系统,跟镇戍营兵制。

  营伍官无品级,无定员,不世袭,只有卫所制下的军官才有官品。

  明朝时期总兵等营兵的职位,其实都是无品级之武官官名,统辖兵士、编制定员、位阶不固定。

  营兵与营将相习,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,直接由总兵、副总兵、参将、游击等统带出征。

  为了行事方便,也为了兼容两套系统,卫所的武职也就逐渐成为后者的阶官。

  这一套系统十分的复杂,甚至是混乱。

  简洁一些理解,将这些有品级的军职在营兵之中理解为后世的军衔就简单多了,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不小的区别。

  比如曹文诏作为大同镇的总兵,领的是正二品都督佥事的军职,行的是总兵之事,而非是都督佥事之事。

  陈望至今都没有弄懂这两套系统之中军职和武职之间联系。

  不过也不需要弄懂,反正成为了营官,之后的官身自然而然就来了。

  一营的把总拿个副千户的官身要不了多少时间,几战下来,表功的文书上去,官身就能下来。

  洪承畴曾经虽然压过曹文诏的战功,但是现在和曹文诏的关系已经不再如同当初一样剑拔弩张,已经是缓和了许多。

  而且洪承畴现在还需要依仗着曹文诏平定流寇,自然是态度放缓了许多。

  军械调拨都已经下来,胡知礼先行入营,已经是领着军兵将其都搬回了营地之中。

  陈望站在堆满了军械的几座帐篷外,不断的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